你的位置:尊龙凯时安卓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王羲之的“神来之笔”,全篇仅62字,放大才知道什么叫“锥画沙”!
新闻动态
王羲之的“神来之笔”,全篇仅62字,放大才知道什么叫“锥画沙”!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20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在《论书》中写道:“用笔当如印印泥,如锥画沙,使其锋藏,书乃沉着,常欲透过纸背。”用锥子在沙地上写字,沙痕两侧会匀整凸起,这对应中锋用笔的圆浑质感和起止无迹的状态,体现藏锋效果。书法史上很多顶级书家都对“锥画沙”极为推崇,如张旭、怀素、颜真卿、黄庭坚等。

图片

而真正把它写到登峰造极境界的,当属“书圣”王羲之了。《兰亭序》虽是王最为知名的作品,但要论用笔之潇洒清劲、情感之饱满,《丧乱帖》才是其扛鼎之作,被当代书法家邱振中称赞“满足对魏晋笔法的一切想象。”丝毫无俗媚之感。

图片

《丧乱帖》是王羲之得知祖坟被毁后,在极度悲痛、情难自抑的情况下写的一件草稿,心境上与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极为相似。此作在唐朝时便被日本遣唐使带回本国,皇室世代珍藏,如今存于三之丸尚藏馆,与《得示帖》《二谢帖》合裱为一卷。

图片

《丧乱帖》纵长28.7厘米、横63厘米,共8行、62字,写于50多岁之时,已达“人书俱老”的境界。释文为:“羲之顿首:丧乱之极,先墓再离荼毒,追惟酷甚,号慕摧绝,痛贯心肝,痛当奈何奈何!虽即修复,未获奔驰,哀毒益深,奈何奈何!临纸感哽,不知何言!羲之顿首顿首。”

图片

此作没有任何矫饰做作的处理,心手合一,墨随情走,自然展现“书圣”最真实的用笔状态。《丧乱帖》笔画以圆劲饱满,立体感强著称,枯笔、飞白具有颗粒感,放大后感觉就像“沙粒”,这才是“锥画沙”的最高境界。

图片

起笔藏露交替,首笔侧锋切入,如利刃破纸,“乱”字首笔则藏锋逆入,似蓄力而出,两种起笔随情绪自然切换,无刻意安排。行笔提按隐现,长横画中段略提,似绵里裹铁,竖画重按缓行。转折处方圆互用,依笔画态势选择,牵丝引带、时断时连,节奏与文本情感高度同步。

图片

结字欹正相生、大小错落,中宫松紧无常,四周笔画舒展,空间对比随字意自然生成,无刻意均匀的板滞。墨法因情绪驱动显丰富变化,用墨浓枯骤变,书写“离”“痛”等激愤字眼时,墨色偏重,同一行中墨色反差强烈,似情绪从爆发到衰竭,这种墨变非刻意调墨,而是快速书写中笔锋储墨自然耗尽的结果,展现“笔不停辍”的书写节奏。

图片

《丧乱帖》不论是笔法、结字、还是墨法,都展现了“书无意于佳乃佳”的境界,其技法与情感的完美融合,细细临摹便可领会正宗的魏晋笔法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将《丧乱帖》珂罗版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:1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